2021年,内蒙古通辽市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国家、自治区和通辽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工作主线,坚持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,深入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,不断提升“贴心就业”服务质量,全面完成了就业各项目标任务,确保该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。
全力以赴稳就业 量化指标全完成
就业局势总体稳定。全市城镇新增城镇就业11371人,完成自治区年度任务(11000人)的103.37%;失业人员再就业5039人,完成年度任务(3450人)的146.06%;城镇登记失业率4.11%,低于自治区控制目标0.89个百分点。
重点群体就业有效保障。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09人,完成年度任务(3500人)的177.4%;农村牧区转移就业农牧民工44.61万人,完成自治区任务(44.5万人)的100.26%。其中转移六个月以上的38.14万人,完成自治区任务(36万人)的105.95%。
失业保险减负稳岗效应发挥明显。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.31万人,完成年度任务(24.3人)的100.04%;收缴失业保险费1.5亿元,完成年度任务(1.08亿元)的138.88%。失业保险基金结余7.7亿元。
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开展。全市就业技能培训19523人,完成自治区任务(10700人)的182.45%(其中:城镇就业技能培训4388人,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15135人)。创业培训1807人,完成任务(1400人)的129.07%。
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充分释放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.23亿元,完成自治区任务(8800万元)的253.43%,间接带动就业4000余人;其中,个人创业者贷款1243人合计金额2.08亿元,小微企业创业贷款6家合计金额1450万元;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牧区创业人员贷款9854.5万元。
强化措施抓落实 稳住就业保重点
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引导。2021年,该市通过网上宣传平台和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发布了《最新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》、《创业担保贷款服务事项办事指南》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短视频。向全市所有享受帮扶政策的脱贫户发放了《乡村振兴就业帮扶政策清单挂历》。利用通辽就业创业网及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,设置“毕业生报到”、“四位一体服务”、“创业担保贷款”和“就业帮扶”专栏,定向推送就业帮扶政策,分类采集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,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。通过行风热线、人社政策直通车等电台直播热线栏目进行现场解答政策,实现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全覆盖。
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。积极推动全市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5037人,完成年度任务(15000人)的100.2%。为990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48.5万元。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4.61万人,实现稳定就业38.14万人;市劳务输出服务大厅吸纳入驻1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,有组织转移就业24164名农牧民工;向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8省市地区“点对点”输送农牧民工84批次7047人。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8个,有就业意愿脱贫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。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。全市开发安置保安、保洁、保绿、交通协管员、城管协管员等就业困难退役军人专项公益性岗位671个,目前累计在岗就业困难退役军人1650人。
落实失业保险实现稳岗就业。该市出台了《关于加快稳岗返还免申直补工作进度的紧急通知》,对30人以下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(单位)发放稳岗返还资金,做到了“免申请、零跑腿、速发放”,累计发放免申直补1358家企业合计金额162.66万元,惠及稳岗就业9790人;审批企业网厅申报稳岗返还658户合计金额1968.31万元,惠及稳岗就业91631人。大力推动失业人员帮扶工作,累计发放失业人员帮扶资金5215.32万元,惠及就业7612人。加强全市失业动态监测320家,惠及职工72361人。
推动全民职业技能提升。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,全市共组织206场次鉴定13931人,获证11228人;新增技能人才9002人,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1547人。开展家政服务类技能人才评价771人,企业开展自主人才评价10场次共5622人。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带动作用,组织8人参加“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自治区选拔赛”,其中:3名通辽技能人才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赛,2人获国家赛优胜奖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.4万人次,其中:发放“以工代训”补贴11.73万人次7005.03万元。
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。加强创业项目筛选和展示发布,目前入库项目达1000余个,举办两场全市创业项目推介展示会。推进创业孵化园区建设,培育2家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园区和18家市级示范性、标准化创业园和孵化基地,入驻创业实体2003家,吸纳就业人数9929人。为符合申领条件的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86人合计金额58万元。组织开展“创业经验分享会”、“创业指导进校园”等各类创业服务活动8场次。
开展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。巩固就业帮扶载体促进就业,全市40个扶贫车间累计吸纳脱贫人口735人,发放一次性奖补45.78万元。强化京蒙劳务协作,京蒙协作帮扶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16536人,完成全年11870人任务的139.31%,其中:帮助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1608人。加强技能培训,全市脱贫人口参加技能培训6373人,达到有培训意愿6923人的93%。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,全市人社系统累计共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8706人,共计发放就业专项资金7077.7万元;目前在岗人数2961人,2021年发放就业专项资金2543.7万元。
持续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效能。积极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搭建交流平台,利用内蒙古“四位一体”就业服务云平台和通辽市人才网建立“实体+网络”人力资源市场,实现“线下+线上”人力供需对接和精准培训。先后举办“暖冬行动”、“就业援助月”、“大中城市联合招聘”、“赤峰学院专场”、“百日千万”、“民营企业招聘月”等多层次专场招聘活动68场,其中:线上38场,线下30场,服务参会单位2533家次。内蒙古“四位一体”就业服务云平台录入及同步企业734家,提供就业岗位21647个,个人发布求职信息1101条,个人登记培训意愿322条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企业用工调查2次,累计抽样调查764家企业,需求岗位2.3万个,并编制印发了《通辽市2021年部分企业用工需求目录》。